loading

多项政策出台,为“新能源+产业”模式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我国将“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至国家战略,绿色低碳已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新风向。在此背景下,储能重要性的日益增长,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当年新增装机10.5GW,接近此前4年的新增装机总量,可谓大提速,储能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受储能热潮情绪影响,不少个股屡创新高,同时一级市场投融资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驱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01 多项政策利好,推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

 

自2021年上半年起,国家及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就开始密集出台储能相关刺激政策。今年6月1日,我国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并指出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 3.3万亿千瓦时左右,截至目前已有23省区发布新能源配储政策。

 

同时《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据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元以上。

 

在各类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储能项目大量规模化落地。2022年初以来,山西已备案34个百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3亿元,储能项目总规模超过9.1GW/18.9GWh;近期储能系统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激增8倍;南网科技发布2022-2024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预计招标规模5.56GWh等重大消息,反映了储能产业井喷发展的事实。

 

近日,山东省引发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征求意见稿,将储能容量配置比例作为风光项目并网的最优先条件,并对新能源直供等“新能源+产业”模式提出了支持,这份文件将给新能源开发与投资环境带来一些变化与启示,中源控股将依据山东省的产业发展规划,协助区域政府进行新能源相关产业落地,助力新能源企业高质发展。

 

02 多元化应用场景,催生强劲的储能需求

 

随着储能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家庭场景也逐渐成长为新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截至2022年5月,我国储能市场超过1GWh储能项目累计已达8个,总规模达9GWh,且大多为共享储能项目。

 

另据中国储能网统计,我国共有24个省公布具体的装机规模,累计“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超 639GW,储能新增装机超42GW,国内储能招标及装机维持高景气,储能市场持续爆发。

 

即使在俄乌战争、疫情、供应链短缺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全球新型户用储能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85%。中源控股认为,鉴于发电侧需求刚性、电网侧收益率可观,预计国内外储能市场近几年均会处于高增状态,储能行业前景可观。

 

 

03 储能技术路线提升,使便携储能领跑行业

 

便携式储能电源简称“户外电源”,是一种替代传统小型燃油发电机的、内置锂离子电池的小型储能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环保、通信、消防、 电力、旅游、家庭储能等场景,能够有效解决消费者在户外活动或家庭应急等场景下对离网用电的需求痛点,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及追捧推动便携储能产品在相关场景中不断渗透。

 

中源控股预判,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便携式储能的必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这一需求已经在海外市场被验证。过去五年,全球便携式储能设备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便携式储能设备出货量预计达480万台,同比增长130%,整体市场规模达110亿元;预计2026年,全球出货量将超3000万台,市场规模超800亿元。

 

此外,国家还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了有利政策,为提升便携储能行业民营企业海外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及实现优秀民族品牌全球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发展便携储能行业指明了方向,对储能技术提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成为便携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使得便携式储能持续领跑储能行业。

 

结语:结合我国近年来出台的政策文件,不难看出,能源结构的调整需求将不断催生新的场景,需要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能源供需体系。“新能源电力专线”、“新能源自备电站”等模式将吸引企业和园区主动投资建设自备电站、主动与周边的新能源电站建立直供电关系,将为有用能需求的企业及园区的能源供应和新能源电站的发展提供另一条解决途径。

 

该类项目通常由市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从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申报流程,这为“新能源+产业”模式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对新能源开发企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化的产品及应用场景将逐步失去竞争力,新能源的未来将逐步脱离依托电网发展的方向,进而转向与产业结合的赛道,同时也更加考验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投资决心。中源控股希望整合区域新能源优势产业和部分传统能源企业,充分发挥资源+资本+龙头产业公司优势,打通产业链条,助力新能源企业高质发展。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