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多地推动产数融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多地发展的关键词。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竞争力,越发地体现在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中。围绕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城市智能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同时,新基建成为新型智能城市建设基石,支撑产业和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设施将成为未来增长点。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部署,大力推动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抢占新一轮数字经济制高点,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创新驱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升级,产业云这一新生态越发地被大众所熟知。
 
多地纷纷下重注  推动产数融合
 
发展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下称《白皮书》),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9年的29%,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
 
图1 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推动这两者深度融合,必须落脚在产业的深度融合上,产业是经济的核心,把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上,推动产业生态化。
 
目前,各地政府已陆续发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着力以科技创新缔造新发展动能,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其中,北京表示,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快企业数字化赋能。
 
上海提出,加大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兴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广东方面,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
 
江苏也表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加快发展优势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
 
山东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云制造等新模式,聚焦石化、汽车、加点、信息、海洋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浙江则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图2  2019年我国部分省市数字化产业增加值规模及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白皮书》显示,2019年,各省市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均超过60%。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市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也超过1万亿元。
 
 
图3  2019年我国部分省市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及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白皮书》认为,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中源控股以政策基调着眼发展大局,以城市产业定位为基础,以产业空间、创投综合体、园区为载体,以产业数据为支撑,向城市系统导入“政、产、学、研、金、服、创”七个方面的资源,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产业链闭环生态,始终坚持以金融服务产业为本质,以金融整合产业为引领,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为方向。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资本运作+产业整合”的综合性、创新型控股集团公司,服务于上千家企业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